理性讨论,仪器共享的利与弊
更新时间:2018-08-24 点击次数:2384
2014年,《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》(国发[2014]70号)2017年9月,科技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发布《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》 两个文件的发布,表明科研仪器的共享将成为近几年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。17年年底,中科院宣布“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.0系统"通过验收,超110亿元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。 尤其是对北京、上海等仪器设施相对完善先进区域的科研人员来说,随着开放共享的机制进一步完善,大家的科研工作将会有巨大的影响。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先进精密仪器设备,提升科研能力,提高科研水平。 但同时,我们也必须看到,随着仪器共享的推广,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。比如各地经济和科技水平差距较大,仪器共享主要集中在几个一线城市,其他地区仪器共享效果不显,以及随着仪器开放带来的一系列管理和使用问题。 仪器共享常见问题仪器共享具有优先级,热门仪器预约难使用者水平无法预估,仪器易出状况 热门仪器很难预约,往往需要提前三五个月才能预约到,这就导致了一些课题组对共享仪器的“共享性"提出质疑。而使用共享仪器的时候,一些使用者不爱惜仪器,或者水平不够,使得被共享的仪器出现各种状况,从而让仪器所在课题组不愿意再把仪器共享。 以上这些问题,都是不利于共享仪器政策的推广的。 世界上很多大型科研设备、平台或者数据都是共享的方式来向其他科研团组开放,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。例如天文类仪器多数价格昂贵,射电望远镜GBT,VLA,VLBA等便在观测时间对外开放,只需proposal水平过关即可。 总体来说,仪器共享是利大于弊的,能够为更多课题组和实验室提供实验机会,但共享过程中发现的种种弊端仍需重视,及时整改。这样,仪器共享才能长久、稳健发展。